“国企低效论”质疑

Research output: Contribution to journalArticlepeer-review

Abstract

<正>如何看待国有企业的效率,关系到国企改革的取向和命运。近年来在一些人中流行着一种“国企低效”的“实证研究”,即特意选择某一段时间、某几个地区和某些个案(如格林柯尔),取出自己所需要的数据,用其特定的数学模型,引出“向私有产权方向改制的企业得到的效率最高”, “最佳的改革方案之一是股权向经营者集中”的结论。这涉及一个方法论的问题 。列宁说过 : “ 社会生活现象极其复杂 , 随时都可以找到任何数量的例子或个别的材料来证实任何一个论点 ” , 要使统计数据 “ 成为真正的基础 , 就必须毫无例外的掌握与所研究的问题有关的全部事实 , 而不是抽出个别的事实 ” 。 ( 《列宁选集》第2卷第578页 , 《列宁全集》 第28卷第365页 ) 要避免以偏概全 的倾向应当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 , 以涵盖全局和时间较长的数据作为基础 , 然后才可得出国企效率的正确结论 , 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略 。
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(Simplified)
Pages (from-to)6-9
Number of pages4
Journal红旗文稿
Issue number20
Publication statusPublished - 2005

Cite thi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