Аннотация
本文第一部分通过纵横比较,阐明新中国成立后的30多年,在外部实行经济封锁和内部缺乏建设经验的条件下,尽管没有完全扭转一穷二白的遗留状况,但发展速度与生活改善比旧中国快,与世界多数国家的经济差距在缩小,进而批评有关新中国经济变迁方面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。在第二部分,作者认为私有制有明确的财产规定性,农村改革的基本层面是推行合作经济制度,产权变革的目的在于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而非私产化;首次提出“经济美”概念,认为它是指人类经济活动中具有制度公正、运行有序与发展和谐的一种属性,并指出在内含“经济学美”要素的马克思主义启迪下,改革的走向是建立东方公有主体型“经济美”的市场经济社会。
Язык оригинала | Chinese (Simplified) |
---|---|
Страницы (с-по) | 45-52 |
Журнал | 学术月刊 |
Состояние | Published - 1996 |